昨晚,2019年暨南大学·张原天中华文化传播大赛之中华才艺表演决赛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礼堂举行。自初赛以来,暨南学子积极参与比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至五洲四海的殷切嘱托。
本次决赛共有十二组选手同台竞技
快来看看他们现场的精彩表现
由四海书院中华才艺舞蹈队带来的《赛德克•巴莱》以舞蹈艺术演绎台湾赛德克族人民的抗战情景,更以此展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难、英勇奋战的伟大精神。
暨铃人的《铃龙的传人》将传统空竹与绚烂灯光、五彩飞龙相结合,赋予空竹更多的观赏性、趣味性,将传统变为了潮流。
《龙腾狮舞传四海》由中华文化大讲堂龙狮研习班带来。来自泰国、老挝、缅甸、蒙古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留学生们结合时尚的音乐和LED视觉的元素,使现代舞蹈步法、传统武术步法、舞龙手法、舞狮步法相互交融。节目中的5头大狮子、20头小狮子与他们的五彩服饰,寓意著五大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体现著新时代青年人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千年之约团队的成员来自五洲四海,他们带来的《梦印丝路》用舞蹈传达著心中的情意,用舞蹈致敬著丝路文化。五种服饰,五个民族,象征著绵绵丝绸之路上心心相连的人们。
新长征路上的Beking Opera带来的《白蛇传•游湖》在传承中创新,演绎国粹新潮流,让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重新上演。
由龙狮协会舞狮队带来的《醉狮》通过学习模仿狮子的神态,面向海内外宣扬龙狮精神,彰显暨南学子活力满满、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用实际行动传承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华文学院丛林化雨组带来的《木兰》将古筝、朗诵与舞蹈相结合,选取《木兰诗》节选和《颂木兰十二绝》节选,将木兰风姿重现于人们眼前,颂扬著女英雄不竭的勇气与毅力。
傣雅洛组合的舞蹈《般般入画》为我们演绎了具有典型西南传统文化特征的傣族舞蹈,优美的舞姿、精致的服饰,仿佛将我们带入绵绵山峦中的花腰傣族群部落,去体会其中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特色。
中华文化大讲堂汉服礼仪、武术研习班带来了诗歌舞台剧《诗仙李白》。来自中国、美国、泰国、老挝、法国、缅甸、秘鲁、柬埔寨、摩洛哥、土耳其、意大利、叙利亚、阿塞拜疆、印度尼西亚等14个国家的学生选取了《赠汪伦》《将进酒》《静夜思》等李白的著名诗篇,将其编成诗歌舞台剧,以留学生的视角演绎著气度不凡的李白,诠释著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二十四节令鼓》由暨南大学学生会马来西亚学生联合会演绎。二十四节令鼓是在华人传统鼓艺基础上加以充实和创新而成,现在已经成为东南亚华人文化传承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与发展的代表之一。
拥有中国香港和印度尼西亚成员的巴厘岛主和他的朋友们带来的《青花菊花花易冷》用音乐解读中国文化,用国风诠释流行基调,带我们走进烟雨江南,品味国风之美。
国术乐韵坊联队带来的《射乐之礼——王师》,用射艺搭配国乐,以古典乐器,演绎岑参送友人归京的军中宴会场景。
暨南全力打造中华文化校园品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播至五洲四海
除了2019年中华文化月系列活动
我校中华文化大讲堂
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武术研习班
武术又称国术或者武艺,在中国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课堂上,鄢波老师首先和同学们介绍了武术的基本情况。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打、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的对练。同时,鄢老师对武术的基本步形和腿法,如马步、弓步、虚步、仆步、里合腿等都进行演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体会不同动作间或细微或显著的差异。
通过课堂学习,许多对于武术从未了解的侨生、留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魅力。
古琴研习班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其中居于首位。
古琴研习班请来了孔子第74代后人、古琴岭南派传人孔浩泉先生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大家走近古琴,走近孔子,走近中国的礼乐文化。
很多同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古琴,在课堂上聆听孔老师的演奏之后,同学们都被古琴浑厚、圆润的音色所打动,纷纷投入了对古琴的学习。
花事研习班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有簪花佩花等爱花的情结。在《诗经》和《楚辞》里就记载著以花传情,以花饰体等活动。到了宋朝,男子簪花亦日益普遍,引领一种时尚。“簪花”成为法定的礼仪制度之一。
课堂上,黄老师耐心给同学们讲解茶花知识。中国传统插花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间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如今人们对中国传统插花的认知少而又少。如何传播与推广传统插花,是当下作为传统文化践行者的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
经过黄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巧手将各式各样的佩花簪花纷纷呈现出来,也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插花的高雅与情趣。
茶事研习班
茶发源于中国,也发扬于中国。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至今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中国人饮茶,饮的不仅是茶,更是文化。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更是茶艺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李娟老师在讲茶之前先讲“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而“敬、静、净、雅”则是李娟老师对茶之礼的理解。李娟老师将这四个字称之为“茶之美学”的基础。茶艺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将优秀的中华传统礼仪融入到茶艺教学一直是她致力于做的事情。
为了让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中国茶艺、了解中国茶文化,李娟在上课之前专为同学们布置好茶席, 具体讲解了中国茶的各方面礼仪之后,李娟老师又结合实物展示向同学们介绍了茶的种类和茶器。课程结束后,同学们都不禁感慨收获颇丰,增长了见识和对茶的了解。
射礼射艺研习班
射礼是中华民族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古代重礼,射礼不仅是一种上到天子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参与其中的活动,更是周朝人们礼仪的表现。
中华文化大讲堂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对于射礼射艺的课程也是十分的重视。梁燕尔老师为射礼射艺研习班的老师,每周日下午在华文学院的北楼草坪进行教学。
射礼射艺是中华礼仪文化中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射礼射艺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摆正自己礼仪的姿态,更重要的是,在射礼射艺的过程去感受中华民族的“礼”文化,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文化体验实践课
10月底,共有210余名选修《岭南文化专题》和《中国城市文化》课的同学参加了“暨南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培养计划探索营”别开生面的中国汉服文化和雅文化的实践学习活动。
华教系的留学生们体验茶艺文化
刘潇潇老师生动介绍中国的焚香文化
同学们先在中华雅文化课室学习体验了插花、品茗、焚香、挂画,也认识了古琴、羽磬,并观看了中国传统美食视频,随后,同学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华汉服馆。
同学们欣赏了师兄师姐们的挂画作品
参观汉服文化体验馆
通过暨南园的中华文化品牌活动
越来越多的暨南人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暨南学子做好传承者与传播者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至五洲四海
本文转载自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